医院新闻
科普宣传:信息简报 2017年第3期
信息简报
鞍山市中心医院图书馆
2017年第3期(总第531期)
大医医学索引
骨质疏松症专题(十)(检索词:Osteoporosis 
骨质疏松病人骨代谢生物标志的新进展
过去15年快速出现了几种骨代谢生物标志物。IOF和IFCC组织最近推荐血清I型胶原N-前肽(PINP)和交联c端肽(serum CTX)分别作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最近出现了新的骨代谢指标,包括骨膜素(一种主要分布于骨膜组织的基质蛋白)、1-磷酸鞘氨醇(一种主要作用于破骨细胞生成的脂质介质)和骨细胞因子(如硬化蛋白和FGF-23)。近期的研究显示,这些生物指标与绝经后女性或老年男性骨折危险相关(尽管数据需进一步证实)。此外,最新研究建议microRNAs测定可能成为新一类骨质疏松的早期生物指标。可以预见,随着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将会发现新的指标,最终提高骨质疏松病人的治疗效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血清细胞因子
相关性Th1/Th2/Th17浓度的改变
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组的血清IL-17A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后骨量减少组和绝经后BMD正常组,但骨量减少组和BMD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17A与BMD呈负相关。据我们所知,我们首次发现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血清IFN-γ 和IL-4浓度明显低于绝经后BMD正常组。IFN-γ 和IL-4与BMD呈正相关。此外,BMI与BMD呈负相关。IL-17A 与血清钙呈正相关。然而,三组中的IL-6、TNF-α、IL-2与 IL-10无显著差异。这三个因素与BMD无关。结论:我们的试验已肯定了IL-17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促进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也肯定了IFN-γ 和 IL-4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抑制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靶向IL-17、IFN-γ和 IL-4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作为
健康男性骨保护素水平的潜在预测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年龄(为较强的预测因素)外,其他修正因素(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FTI 和 E2)也是骨保护素的重要预测因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与骨保护素间的关系随年龄增长更明显,因此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是独立于年龄、FTI 和 E2的骨保护素的重要预测指标。
月经初潮、绝经、行经
年限与骨质疏松发病率
月经初潮年龄<11岁、绝经年龄≤50岁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的IRRs分别为0.82和0.61。与行经年限≥35年者相比,行经年限<25年与骨质疏松发病率增高相关。在产前未暴露于己烯雌酚的女性中关系更强。此研究数据支持如下假设:终身累积暴露于雌激素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尽管发病机制不明,但产前暴露于雌激素似乎可改变这些关系。
血液学参数与老年
糖尿病女性骨密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的WBC计数、腰椎BMD(LSBMD)和股骨颈BMD(FNBMD)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Hct)与糖尿病病人腰椎BMD呈负相关。结论: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BMD增高。无论作用机制如何,红细胞压积可能是识别糖尿病骨质疏松病人的一个现成的潜在候选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动脉硬度相关
结论:骨质疏松病人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臂踝脉搏波速(baPWV)增高。而且NLR与baPWV独立相关。应进一步研究抗炎治疗是否能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动脉硬化。
亚洲人群炎性肠病
病人骨质疏松危险及预测
结论:炎性肠病,特别是女性、中老年、无合并症的病人,与骨质疏松长期危险有关。需住院的炎性肠病病人的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危险最高。
血清学测定胃黏膜状态是
日本男性骨质疏松的预测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均可使小梁骨密度降低的危险明显增高。建议将用于胃癌危险评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血清学诊断用于骨质疏松的危险评估。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女性的腰椎
骨质疏松与血清TSH水平间的关系
研究显示,低常的血清TSH值可能是非肥胖老年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因素。
用尿1型胶原氨基端肽(NTx)
对癫痫用药病人的骨质疏松进行筛选
结论:抗癫痫药(AED)用药病人BMD降低。尿1型胶原氨基终端肽(NTx)阳性率在奥卡西平用药者和其他AED用药者(单药和多药联合)之间差异显著。作者建议用尿NTx作为儿童AED用药者的骨代谢指标。
I型胶原氨基端肽升高是骨吸收
增加的生化指标,与克罗恩病
(CD)病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关
结论:CD病人的BMD降低,骨代谢指标增高。研究人员观察到,CD病人IFX治疗期间,骨吸收增高的生化指标NTx水平显著增高。
血清PINP水平低是绝经前系统性红斑
狼疮病人1年随访后骨量流失的预测指标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P1NP水平低是最特异性的骨形成指标的原始证据,它可预测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12个月的BMD流失情况。
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
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女性中,BMD降低与代谢综合征(MetS)和慢性肾病(CKD)呈正相关,但在调整年龄因素后则不存在此关系。在男性中,无论有、无调整因素,BMD降低与均与MetS和CKD呈负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与绝经后
2型糖尿病女患骨质疏松相关
结果显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患2型糖尿病的绝经后病人骨质疏松发病独立相关。
LRP5基因型与突尼斯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
结论:不太常见的val667met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无关。Ala1330Val多态性与突尼斯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低和骨量流失/骨质疏松弱相关。这些观察扩展了我们关于LRP5基因变异对不同人种骨质疏松危险的作用。
血清microRNA作为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指标
结论:有几种miRNAs可能是骨折的生物指标,特别是miR-21-5p。需进一步研究这些miRNAs在其他骨病中的特性,阐明它们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血浆miRNA水平与绝经后
骨质疏松病人的骨密度敏感性相关
结论:骨质疏松和骨量流失病人血浆中特殊种类的miRNAs发生明显变化,与BMD相关,提示miR-21和miR-133a可作为敏感的血浆生物指标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检测。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Gla蛋白
和胎球蛋白-A预测血透病人骨质疏松的效果
结论: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质疏松的预测指标。
血清对氧磷酶浓度与早期
绝经后女性血脂和骨密度间的关系
结论:腰椎骨量减少的早期绝经后女性的对氧磷酶浓度明显低于腰椎BMD正常的女性。关于绝经后晚期女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与对氧磷酶浓度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韩国骨折高危女性的
相关性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
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癌胚抗原(CEA)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骨代谢指标(BTMs)呈正相关。CEA水平自基线每增加1 ng/mL,发生骨折的HR为1.22。CEA最高者的HR显著高于CEA最低者。因此,血清CEA可能是韩国绝经后女性发生骨折危险的生物指标。
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水平与韩国男性骨密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支持DHEA-S对男性骨量有良好影响,提示DHEA-S水平低可能是男性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因素。
鸢尾素独立于骨密度、身体构成
和日常体力活动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
我们的研究数据证实,鸢尾素与椎体脆性骨折负相关,但与BMD或肌肉量无明显关系。鸢尾素可能独立于BMD对骨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然而鸢尾素与骨代谢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股骨皮质指数:髋部骨折
病人骨骼质量不良的指标
研究发现,CI低值、合并症、严重缺乏维生素D和低BMD与髋部骨折之间关系显著。股骨皮质指数有助于评价骨脆性,预测骨量减少,甚至骨骼正常人的骨折危险。
握力作为肝硬化患者骨密度的预测指标
结论:握力可作为门诊肝硬化病人下腰椎T评分的有效预测指标。因为肝硬化对腰椎的影响多于股骨颈,所以对于所有肝硬化病人都应将握力作为骨健康的第一指标进行检测。
病人模式HR-pQCT在预测老年
女性胸椎椎体破坏强度中的作用
结论:由病人模式HR-pQCT分析获得的椎骨微结构参数提供了骨强度的重要信息,是对区域BMD和皮质BMD的补充,但不能提供椎骨BMD和小梁BMD的补充信息。
静脉注入造影剂对CT检测
骨密度的评估有显著影响
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造影剂可显著影响CT的BMD评估。考虑到这一点可以改善非定量CT对低BMD的常规评估。重点:常规CT可在骨衰减测量中发挥作用;注入造影剂对CT产生的骨密度有重要影响;与非增强CT相比,造影剂增强CT可致骨质疏松的低估;调节造影剂注入时间可改善骨质疏松的CT筛查结果。
足跟双能x线吸收检查
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结论:足跟BMD在预测非洲裔美国人和白种人的中心骨质疏松和常见脊柱骨折的效果俱佳,在评估糖皮质激素使用者的骨脆性方面优于中心BMD。
 
鞍山市中心医院(c)2008-2028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南中华路77号
微信扫码预约挂号
用微信扫描进入预约服务